求职法门之浅谈LinkedIn(一)
- JobsTaylor
- Jan 21
- 3 min read
Updated: Mar 14
首先,来谈谈LinkedIn的基本概念。LinkedIn 是一个专注于职业和商业的社交媒体,虽然有些人将其称为「职场上的Facebook」,但我并不认同这个说法。原因有两点:一是LinkedIn成立于2003年,比Facebook早;二是它的功能和目的与Facebook不同,直接将它们作类比容易让使用者误解。

使用LinkedIn,将履历放上网,主要是为了寻找新工作或拓展商机(其中求职的比例较大,而业务拓展一般是由老板或销售人员使用)。当然,也有些人将它作为个人品牌塑造的平台,这是后话。国际企业或外籍人士对LinkedIn的使用非常普遍,大家对这个平台的游戏规则都心知肚明,将同事和朋友加为Connection是很常见的事。如果你还没有开设帐户,且担心相关行业或公司内的同事会对你过于关注,觉得你准备跳槽(即使可能真是这样),那么暂时可以不加他们为Connection。其实最理想的做法是,从求学时期开始积累人脉,并慢慢建立自己的网络。
当你开设帐户时,需要填写姓名、职位、公司、照片、学历等资讯。看起来这些资料可能有些赤裸,但上LinkedIn的目的是希望让他人发现你的专业背景,了解你的能力,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。资料公开程度可视情况而定,适当展示你的优势,当然,并非所有资料都要完全公开,化妆一下,展示最好的自己是最理想的。
名称:使用自己的正确姓名,并选择大家习惯的称呼方式。
近照:所谓的专业照片通常是穿着西装,端正地看向镜头,这在会计、工程等较为稳重的行业中很合适。而对于市场、广告、公关、艺人(例如外国的模特儿或主持人)等行业,可以选择更加个性化的照片。建议不要频繁更换照片,因为这样可能会让熟悉你的人记不住。
电邮:使用一个求职专用的邮箱,最好是每天查看的,不要使用不专业的邮箱地址,如“veryhandsometam@gmail.com”之类(千万别用Google的邮箱,这种地址不建议)。
职位:如果有部门名称,可以加上部门,让人更容易识别,例如「Analyst Programmer」或「Sales Coordinator」等职位名,具体而专业的职位名称有助于吸引招聘方的注意。
公司:有规模的公司大多会有自己的Company Page,当你输入公司名称时,记得选择正确的项目,这样有助于你被同行和猎头发现。
学历:学校名称和主修专业通常就足够了,不需要列出具体成绩,除非你是刚毕业且有优异成绩(如First Honours)。此外,若不希望让他人知道年龄,建议在学历和生日一栏不填写年份。
工作经验:随着年龄增长,一些早期的工作经验,如实习或兼职经历,可以省略。如果有可能,最好直接从较高职位的工作开始列举,这样可以避免暴露年龄。
加Connection:LinkedIn上的「Connection」并不等同于朋友,职场上认识的人中,真正能算是朋友的并不多。LinkedIn会要求你从电邮联络人中添加人脉,当你看到名字时可以选择是否发送邀请。我个人认为,宁可多加,不可少加=,至少要达到500 Connections(为什么是500?下篇会提到)。在你的LinkedIn页面完成之前,建议先跳过加Connection的步骤,等待下一篇文章的详细介绍。
最后,提醒大家,为了避免在修改LinkedIn资料时让你的同事看到变动,记得在“Privacy & Settings”中选择“Manage”,然后在“Profile”中开启“Turn on/off your activity broadcasts”选项,并取消勾选“Let people know when you change your profile, make recommendations, or follow companies”。这样,其他人就不会看到你在工作时间努力修改资料了。还有其他有用的设定,没有帐户的朋友可以参考,已有帐户的朋友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,下一篇文章会继续探讨更多细节。